昨天晚上,我家良哥帶著孩子在玩射飛鏢遊戲,
結果小峰不小心射到旁邊的玻璃門,把玻璃門射破了,
小峰馬上跟爸爸說對不起,這時,只見爸爸說:
"我可以射的到標靶是因為我自己知道我的距離跟能力可以射的中,
但你有想過你真的OK嗎?
我們不要因為看到別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就自認為自己也可以做得到,
一定要先衡量過自己是不是有這個能耐,
當自己不確定有把握時,應該要多加練習,而不是莽撞的去嘗試。"
小峰點了點頭。
聽到他們的對話讓我想起前幾天看了大陸朋友傳給我的一個親子類影片,
影片中訪問幾個年輕的媽媽對孩子的不滿及要求,
然後主持人問媽媽:“如果滿分是十分的話,你會給你的孩子打幾分?”
媽媽們想了想,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一絲微笑,
八分、七分的最多,最低的還有五分。
反過來想,如果要我給兩個孩子打分的話,也只有9分。
在很多父母的心中,永遠沒有滿分的孩子,
於是我轉頭問良哥:"如果滿分是10分,你現在給小峰打幾分?"
良哥馬上毫不猶豫的說"10分啊!"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這個部分要從2個方向來思考,
一方面是很多大人會用物質的方向,
如果孩子打破杯子、玻璃或是容易破掉的物品而覺得很可惜,
會罵甚至打孩子,那孩子成長後會容易執著在"物質"上面,
第二方面是大人用自己的方向,認為他只是小屁孩,不會就不要做,
這樣孩子長大後也容易會推托,自己沒有把握就會不想付責任,
這兩個方向都不對,
因為耶穌說:在天國的若不像小孩子的樣式,斷不能到我這裡來。"
孩子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產業,好好的教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我心裡著實佩服良哥越來越好的EQ。
回到我想到的影片中,問完那幾位媽媽後,
接著鏡頭轉向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
主持人問孩子:“你們最希望媽媽對你們做什麼呀?”
一個小男孩歪著頭說:“我想要媽媽陪我玩。”
接著是一個小女孩:“我想讓媽媽抱。”“我喜歡媽媽的口紅。”、、、來看看影片
孩子們天真可愛的回答引得媽媽們笑了出來,
在孩子們看似調皮、不懂事、任性的行為下,
其實是因為他們對媽媽的依賴。
之前,像我孩子不肯讓我繼續坐在電腦前工作,
我就會想,也許是因為他們覺得孤獨寂寞,
想要讓我停下來陪他們一會兒,或者給他們一個愛的擁抱也好。
而現在我兩個孩子大了就會直接說:
"媽咪,使用電腦30分鐘必須讓眼睛休息喔~"
我懂了這是孩子對我們的一種關心,
而常常很多時候,我們卻自以為是的認為,
孩子是不聽話而不肯耐心地去傾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
其實也許下一秒,正在哭鬧的孩子要說的是“媽媽,我愛你”。
接下來主持人的問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主持人問了一個同樣的問題:“如果滿分是十分,你會給媽媽打幾分?”
孩子們低下頭,認真地想著。
直播室里的媽媽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大螢幕,似乎有一點緊張,
不知道孩子會對自己平時的表現給出一個什麽樣的分數。
而孩子們的回答竟然出乎意外地一致——全部都是十分!
還有要給媽媽打一萬分的。
這時,直播室里媽媽們的眼角滑落了眼淚。
我聽到孩子們的回答後,也忍不住濕了眼眶。
是的,無論我們如何誤解、責罵孩子,
在孩子眼裡,我們永遠是他們最親愛的媽媽,
孩子只是我們生活里的一部分,
而我們卻是他們幼小心靈里的唯一,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聖經馬太福音第19章14節: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里來,不要禁止他們,
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親愛的媽媽們,當你在檢視孩子的缺點時,
如果可以不要站在物質或是自身期望的的角度上,
你會不會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去教養你的孩子呢?
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給孩子打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