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友跟我介紹了幾部好看的電影,好多都是印度片,
比如【我的冠軍女兒】、【隱藏的大明星】、【護墊俠】、、、我發現印度片有很多導演透過電影,把社會的種種問題非常直接地展現出來,然後去詮釋並傳達這個社會的價值觀,真的非常難得。
不只被影片感動,我也被電影裡這些小人物的努力和抗爭所憾動,今天要分享的電影是【起跑線】
這部電影是描述印度的教育問題,讓我非常感同身受的是今年6月小峰哥國小剛畢業,就有好多朋友問我要不要讓他讀私中,說讀私中有更好的教育環境,可以更有機會上好的高中,上了好高中才更有機會考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就更有成功的機會,就算無法考上好大學,也可以結交到有能力讀私校的有錢人家孩子,以後要做什麼都有更好的人脈。。。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沒看過【起跑線】這部電影的可以看看,很值得所有家長深思,而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先跟大家一點小知識:
印度的階層分化是非常嚴重的,這和存在了上千年的種姓制度有很大關聯,而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甚至還代表了階級(和英國殖民印度的歷史有關),一般人進入上層社會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最好的學校。
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
男主角拉吉能說善道,EQ很高,是一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年輕時對漂亮的米塔一見鍾情,非常的愛老婆,事事都以老婆開心為主,他從自家小裁縫店開始打拼起,終於功成名就,在業界非常有名氣。
妻子覺得拉吉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大會說英語,無法被上流社會所接納,雖然拉吉自己對成為上流社會也沒什麼興趣,可妻子米塔卻是非常渴望進入上流社會。
在妻子的一再要求甚至利用對女兒皮雅未來的擔憂恐嚇下,夫妻二人絞盡腦汁要把女兒送進最好的私校。
為此,他們購買了昂貴的學區房,並且加入名校補習班,發奮學習英語和禮儀,但接二連三,有報名的4所私校陸續拒絕了他們,原因是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板的孩子。
這就是印度上流社會對社會中下階層的歧視。
哪怕你靠自己的努力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但他們依然覺得你土、不體面、言行舉止不符合貴族的習俗。
正常的管道行不通,妻子像要發瘋了一樣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在報名最後一所學校之前,拉吉的員工女兒因為家庭貧困而被錄取進入一所私校,所以拉吉決定鋌而走險——去假扮窮人。
這是印度政府為了避免教育資源被上流社會壟斷,規定私立學校必須將每屆招生名額的25%留給低收入階層民眾,就是我們說的“受教育權”(Right To Education,簡稱RTE)。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社會的實際運行情況是不會按照政府預定的目標去執行,因為只要有利可圖,就會存在一些黑色地帶。
拉吉就是透過這個黑仲介,偽造窮人身份要為女兒申請入學資格。
不巧的是,拉吉才剛報名,媒體就曝光了這個黑仲介管道,並且要徹底做家訪來抓到這些偽造身分的人。
為了女兒的入學資格,拉吉夫婦不得不真的帶著女兒搬到貧民區去居住,然後就接連鬧出了許多笑話。
這部電影的笑料也大多集中在這一段,但在爆笑的時候,你會很直接的感受到不同階級之間的落差。
比如:
貧民區的窮人實際生活狀況是什麼樣子?
窮人除了政府配給,還能用什麼方式生存?
善良的窮人為什麼世世代代繼承著貧窮?真的是因為他們懶惰不努力嗎?
至少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傳達的是——因為富人會不擇手段地去搶奪他們的資源,偷走本該屬於他們的權利。
拉吉夫婦通過偽裝和欺騙,成功地讓女兒進入了最好的私校,但那對真誠幫助過他們的貧民夫婦的孩子卻失去了入學資格。
窮孩子的父親忍不住哭泣,但僅僅在片刻之後,他就完成了心理調適。
當孩子說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幸運的時候,鼓勵孩子說"學校的錄取決定不了你的幸運"
“貧窮就會這樣子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會去上公立學校的。”
並且還要為皮雅的錄取開派對,在這裡又一次看到了窮人的生存法則。
因為即使不這麼做,他們也無力改變任何事情,因為社會就是這麼殘酷。
【起跑線】這部電影把現實世界的規則剖析得非常直接,
後來,貧民老公發現了原來拉吉用假身分竊取了他們的名額,卻在要去告發時遇到天真的皮雅而撤銷了告發的舉動,這讓拉吉承受了巨大的道德煎熬。
後來,拉吉決定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
他對米塔說:“我一輩子都力圖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但如果我不能做一個好人,又怎麼能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
後來不僅大力捐助公立學校翻修及添購教材,在影片的結尾,更公開了學校的隱藏內幕,後來又將女兒皮雅送入可以有自我發展,開心做自己的公立學校就讀。
最後面這一段讓我滿感動的,但我就不說太多,看過的人就知道,而沒看過的人真的建議可以看看這部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很值得深思的問題是:
你是否也認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念?
說真的,我相信有很多家長認同這個觀點,
他們怕孩子會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失利,所以除了就讀私校之外,還拼命幫孩子報名各種才藝班、補習班,深怕無法填滿孩子的所有時間。
這種行為因為讓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有很多人大力抨擊,但現實的情況是:私校的競爭名額依舊非常激烈。
很多人認為,如果你的孩子沒能進入好的小學,就很難進入好的國中,如果沒能進入好的國中,就很難考入好的高中,不進好的高中,就很難考到好的大學。
你會發現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一旦哪一個地方脫節,可能就是一步走錯步步落後。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所以無論你選哪一個,我都理解。
最後說說我的選擇。
這些年來,雖然離婚獨自撫養孩子非常辛苦,但我用自己的努力做孩子最好的榜樣,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硬加在孩子身上。
人生的起跑線是真實存在的,但孩子的起跑線不在於他參加了多少補習班,而在於父母的眼界、格局和資源。
如果父母一事無成,又哪來的能耐去逼迫孩子努力?
想起之前聽過一個小故事:
女兒成績不好,媽媽常常警告她,要笨鳥先飛。
女兒問媽媽:“你知道嗎?世界上有三種笨鳥。第一種是先飛的,第二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是什麼樣的?”
媽媽問:“是什麼樣的?”
女兒嘟著嘴說:“第三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鳥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用力飛。”
孩子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很努力,去成為優秀的父母。
你可以用你廣闊的視野去幫助他少走彎路,
你可以用你的資源去為他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你的道德和眼界去引導他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善良熱心的人。
一個健全的社會應該是寬容的、多元化的,它會讓每個人有權利去選擇自己喜歡又有興趣的道路,活出自我的價值。
但是,這樣的社會或許永遠都不可能在台灣實現。
而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讓我的孩子以後有資本去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而不是他們長大後想做什麼卻覺得【我怎麼不是生在有錢人家?】
我對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做一個有人格建全和心地善良的人,這也是《起跑線》的最後,拉吉做出的抉擇。
你不必像上流社會的人們那樣時時刻刻保持著體面,小心翼翼維護著規則,但你可以自在、善良、開心地活著。
這是我看了這部電影的一些心得,也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還想看小淇老師分享什麼?快到粉絲團留言給我
【IG】 https://www.instagram.com/kikiyeh75/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18603821549838/
【PIXstyleMe】https://styleme.pixnet.net/authors/YOYOKIKI
【俏媽咪達人】http://papamama520.pixnet.net/coblog/author/YOYOKIKI